人社部:养老金双轨制我们也急着改

2013年03月14日12:19  大众网-齐鲁晚报

  老有所养是近年来两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:养老金有没有缺口,“双轨制”怎样解决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。

  养老金财政投入15年增百余倍

  由于观察口径不同,养老金的缺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,计算结果相差很大,让人莫衷一是。

  “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.37万亿元。”胡晓义说,“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支持下,总体上说收入大于支出,当期不存在缺口。”

  然而胡晓义坦言,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——领钱的人相对增多,缴费的人相对减少——基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。

  “我们要从现在就采取措施延缓缺口的出现,甚至弥补上这个缺口。”这位副部长说。

  “首先是要扩大覆盖面,因为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中青年人没有参保。”胡晓义说,“大家都来参保,抚养比就会降低,而参保者本身未来也有了一份保障,一举两得。”

  “第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。”胡晓义说,“各级财政投入从1998年开始第一笔20亿元,到今年增加到2000多亿元,增长了一百多倍。”

  他强调,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,例如将国有资产的增值部分、国有土地出让金等纳入。

  “同时,从2000年开始,中央已经在安排战略性储备,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达近一万亿元的规模,为应对老龄化高峰提供了一个蓄水池。”胡晓义说。

  关于基金的保值增值,胡晓义介绍,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已经通过市场化运营保值增值,效果还都不错,可以借鉴。

  改革双轨制不能做“夹生饭”

  2005年至2012年,中国已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。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,与2005年调整前700元相比,8年增加1021元。今年将继续提高10%。

  但由于养老金调整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,让人觉得“心里不踏实”。胡晓义说,“过去九年连续调整养老金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决策机制——经济发展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、物价水平、财政能力等都已成为决策的考虑因素。”

  今年两会,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养老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“双轨制”又成了热点。以养老金为例,“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、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”虽不完全准确,但也反映出差距确实存在。

  “现在我们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在调查研究,听取各方意见。”胡晓义介绍,2008年国务院通过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》,确定在山西、上海、浙江、广东、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,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。

  “试点地区各项工作有很明显地推进,内部机制逐渐理顺,外部条件也更加成熟。”胡晓义说,“但不能仅从事业单位考虑事业单位,还要将其与机关、企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。”

  “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,但机制没有理顺,结果又退回去了。”胡晓义说,“对于这方面的改革,我们知道公众有很多的反映,我们一样也很着急,但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成功,不能做‘夹生饭’,半道又退回来了。”

  “所以需要更加综合、全面、审慎地考虑问题,在此基础上向决策层提出建议。”胡晓义说。

  据新华社

(原标题:“养老金双轨制我们也急着改”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